877.军情六处在挖地道方面,是地道的_红色玛利亚
笔趣阁 > 红色玛利亚 > 877.军情六处在挖地道方面,是地道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877.军情六处在挖地道方面,是地道的

  一天前,刚经历过被轰炸的科威特军事基地,立马组织起抢救工作,无数的士兵化作工人四处抢救。

  除了极个别已经救无可救的人之外,大部分伤者都被他们有组织有效率地营救出来。

  对于苏联的突然轰击,且又是无征兆的远距离打击,英军上下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。

  英军指挥官立即将这里的情报信息发送给伦敦,尔后便展开会议,将大部分的上级军官都召集到会议室内。

  当会议开始时,英军指挥官便开门见山的,将问题的重点摆在所有人面前。

  那就是,苏联人的下一次打击,会在什么时候出现,他们又要如何应对。

  他们并不是不想讨论‘苏联人的打击武器是什么’,而是无法讨论,因为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。

  就像原时空中的海湾战争一样,萨达姆对电子信息战毫无概念一样。

  为了寻找可能隐藏着苏军位置的地区,他们还在四周围,展开了地毯式搜索,可仍旧找不到任何一名苏军。

  所以,他们能讨论的就只剩下‘什么时候’和‘如何应对’。

  可就这两个问题,会议室内的军官都面面相觑,他们不知该如何作答,如何回应。

  唯一能有一点讨论的,就是‘如何应对’。

  一名军官给出建议。

  “我们应当转移目的地,科威特很大,我们完全能转移到下一个军事要地,重新建立阵地。”

  另外一名军官则给出建议。

  “我们可以申请航母,以航母为主要指挥所,只要时刻关注天上的动静,我们就可以提前一步躲避。”

  又有一名军官给出建议。

  “直接进入伊拉克,跟苏联人干了!”

  这位军官的建议刚提出就被否决了,他们还真没那么多兵力去跟苏军硬碰硬,留守在科威特的英军不过十万,而苏军可是一整个方面军,打起来正的要命。

  可还未等他们商量出什么对策,突然间,强烈的地震感传遍了整个会议室。

  紧接着,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沉闷的声响连空气都在发颤。

  会议室内的所有军官脸色大变,指挥官却大喊道:“别害怕,会议室是钢筋混泥土加固的,大炮都很难轰碎的!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!”

  他的话,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,但也就只有一点了。

  有些军官在地震感出现的那一刻,便迅速往外跑去,压根没听到指挥官的呼喊。

  这一跑,确实让他们给活下来了,因为这一次,苏军所发射的导弹可不是两枚,而是十枚。

  第一次所发射的两枚导弹,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破坏,而是试验。

  尽管他们有了计算机的高精密计算,同时还有人工验算,但还是与很多外界或者内部数据没有得到考虑。

  所以,他们需要一次试错式试射,才能知道有什么地方没考虑到。

  根据多次侦察所得来的数据,他们初步判断出对方的指挥楼位置和武器库位置。

  是的,朱可夫一开始所瞄准的位置,就是这两个地方。

  科罗廖夫等科研团队,也是根据这两个地方进行就算。

  通过大量的计算和验算,他们得到了相应参数,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进行调整,最终在朱可夫的摄录下,两枚导弹起飞了。

  然后,这两枚导弹落在了广播台和港口位置,与本应对准的目标,分别出现误差三百米和七百五十米。

  这个误差已经算大了,命中广播台,其带来的破坏效果其实并不大,伤亡人数所带来的抚恤金还没有导弹的费用经费高。

  但第二枚导弹,还是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效益。

  效益是达到了,但科研团队并没有半点开心,反而是连夜加班,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也研究。

  尔后他们便发现了问题,他们忽略了导弹进行高速飞行时,导弹表面的温度问题。

  因为温度过高,导致金属材料出现部分熔化,使得导弹飞行时出现严重偏差。

 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他们的材料可以抗住这样的高温。

  现在,他们需要做的,就是在这样的误差环境下,重新进行计算。

  端着大量需要重新纳入进去的数据模型,科罗廖夫再一次启动苏联当前最神秘的机器,第三代计算机。

  在经过大量的计算和人工验算后,导弹的弹道数据得到了重新调整。

  然后,就在科罗廖夫准备再以两枚导弹为试验时,朱可夫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
  “不用十枚导弹吧。”

  “十枚?”科罗廖夫有些犹豫,他此次带来了的导弹就二十枚,一下子用了一大半,这是否会造成后续的科研材料不足。

  可相较于科罗廖夫的科学家思维,朱可夫的思维则更接近自己的身份,军人。

  由火箭推动的导弹,其威力和远距离打击,已经让朱可夫见识到了。

  虽说精度无法得到保证,但完全能用数量来弥补精度。

  而且朱可夫还想到了一个方法,那就是导弹的破坏力。

  精度误差再大,只要威力足够,就能覆盖到打击目标。

  这个想法被朱可夫埋藏在心里,他很清楚,这些科学家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,只有向最高领导提出建议,才能生效。

  对于朱可夫的建议,科罗廖夫确实有所迟疑,但毕竟这里是前线,而前线指挥权是在朱可夫手上。

  身为科学家的科罗廖夫,还是会遵守指令。

  在他点头过后,十枚导弹便逐一运送到发射场处。

  然后,在接连不断的轰隆声下,这二十枚导弹陆续升空。

  目标,科威特的英军驻扎地。

  十枚导弹接连不断地轰炸在科威特英军驻扎地中。

  虽说这十枚导弹还是出现了精度误差,并不能精准打击到目标位置,但这十枚导弹所造成的破坏范围,几乎覆盖住整个阵地。

  而最为坚固的指挥所,实实在在地吃了两发导弹。

  一枚导弹落在了距离指挥所五百米开外,余波覆盖了指挥所。

  另外一枚导弹则直接命中指挥所,将里面人的统统送上了天。

  科威特英军指挥所的突然毁灭,让三方势力都感到了震惊。

  首先感到惊讶的,是朱可夫这一边。

  虽然说,第一次的轰炸目标就是科威特英军指挥所,但第二次轰炸的时候,他们压根就没把对方的指挥所纳入轰炸范围。然而,就是这样,英军指挥所反而被打中了。

  这感觉就像是‘指a打b死c’一样,很是微妙。

  在得知此事之后,朱可夫甚至在想,如果把火箭对准法国,那是不是会打中英国

  想归想,他肯定不敢这样做,不然法国人真要感谢他了。

  朱可夫这边主要是惊讶,但更多的是惊喜,因为有火箭作为推动的导弹,在远距离打击上,确实起到了极其关键的战略作用。

  可放到伦敦那边,则成为了惊悚故事。

  朱可夫的部队距离科威特,那可是足足有四百多公里,再往海边依靠,甚至有五百公里多。

  这样的距离,常规武器压根无法到达,即使是一战时期最远距离的巴黎大炮,其威力也不过如此,能造成的,多半是恐慌罢了。

  如果要实现远距离打击,目前为止,唯一的手段就是飞机轰炸,但苏军没有这样去做,而是使用了更加神秘的武器。

  能够实现如此远距离打击,伦敦方面不得不考虑一件事情,那就是,苏联的秘密武器,是否可以跨越海洋,打击到他们伦敦这边来?

  当这个猜想从政客们脑海中浮现出来时,所有都慌了。

  他们看向头顶上的这片蔚蓝色天空,万里无云,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。

  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必须找到苏联人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!”

  会议中,丘吉尔几乎是大吼地叫着,他深知这种武器所带来的战略价值,一旦掌握了,必将改变战场局势。

  在面对苏联如此可怕的武力压迫之下,英国内部竟失去了分歧声音,转而凝成了一团,就为了找到破局。

  军情六处全功率运作,想尽一切办法,就是为了得到苏联秘密武器的信息。

  而他们首先想到的,就是捷克斯洛伐克。

  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关系紧密,但终究不是苏联加盟国,所以很多机密内容都不可能与捷克斯洛伐克分享。

  然而,捷克斯洛伐克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却走得很近,在很多情报上的事情,双方甚至会有所来往。

  联想到德共的重要性,军情六处认为,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,于是便给了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下了密令。

  密令要求,无条件协助军情六处。

  等军情六处的特工到来时,大使给他们开了方便,准备在大使馆这里开工。

  如何开工?

  很简单,老北京方法,挖地道。

  挖一条从大使馆到捷克总统办公地点的地道,然后在那边安装窃听器。

  负责这项任务的人,又是金菲尔比。

  在接到这项任务时,金菲尔比已经麻木了。

  他就不懂,为什么带英的军情六处能这么厉害,在众多可选人员里面,多次挑选出自己。

  许是看到金菲尔比的脸色‘不佳’,一名工作人员安抚道。

  “先生请您不用担心,我们绝对会保证您的人生安全,绝不会让那邪恶的苏联克格勃前来迫害您。”

  金菲尔比下意识地翻了一个白眼。

  “啊是,啊对,嗯嗯嗯,好的,谢谢你嗷。”

  然后就开始准备工作了。

  挖地道这项工程注定是漫长的,所以金菲尔比先一步,把挖地道的图纸送到克格勃手中。

  然后,又装模作样地给地道工作进行指导。

  当然,考虑到挖地道的时间不可能短,军情六处又进行了另外一项工作。

  找cia帮忙。

  没办法,在与克格勃的多次交锋下,军情六处除了吃瘪就是吃瘪,为数不多的胜利,都是克格勃给他们刻意安排的。

  反观cia,这算是克格勃为数不多有挑战性的对手了。

  就目前来看,也就只有美国税务局能与克格勃来一次公平较量,但那毕竟是税务局,美国不会轻易启动。

  随着军情六处与cia碰头,双方便开始分享情报。

  cia不敢随意透露过多信息,负责接头的cia特工只得先向白宫那边进行汇报。

  马歇尔琢磨片刻后,给出回应。

  “可以给他们情报,但只能给一半,不能全给了。”

  这里的一半,所指的自然是火箭信息,但关于‘高精度’性的情报信息,则被他们给隐瞒了。

  得到上级允许,cia特工将火箭的部分情报给了军情六处,然后军情六处将火箭内容带回到伦敦。

  丘吉尔知道此事后,一个人抽了好几根雪茄,最后只能先去英国科学院,

  科学院这边,立马展开研讨会。

  英国科学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都是世界一流的顶尖水准,与美国和苏联是绝对的持平,有些方面甚至还超越了他们。

  而且,英国这边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提出过火箭概念,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重视。

  在苏联拍摄第一步科幻电影《登陆月球》时,英国这边的火箭热潮就更是厉害。

  然而,因为大萧条的原因,政府严重缺钱,自然而然的不可能投入太弱。

  尔后便是要面对nazi德国的崛起,捷克战役的危险,德国战役的爆发和现在的苏联巨大压力。

  一连串事件,直接把英国政府的资金,都转移到军工发展。

  为了实现这一政策,丘吉尔在议会中大力鼓吹苏联的科技发展,鼓吹着驻扎在意大利的玛利亚威胁性。

  由于意大利距离英国,比苏联距离英国近,再加上丘吉尔对‘玛利亚威胁论’的疯狂煽动,英国政府颇为忌惮。

  为了加剧他们对玛利亚的戒备性,丘吉尔更是威胁道。

  “玛利亚是一个狡诈的政治家,我跟她对决过,我了解她。”

  “她留在意大利真的是为了入侵我们的埃及吗?不!我敢保证,她肯定也在谋划着我们英国!”

  尽管意大利跟英国隔着一个法国,这要过去还真不好使,但就威胁论而言,已经足够了。

  再加上苏联的世界革命,确实在威胁着他们的殖民地,议会上下便一致通过了丘吉尔的政策。

  对苏的反革命作战政策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