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2.埃及,重新拾回光明_红色玛利亚
笔趣阁 > 红色玛利亚 > 882.埃及,重新拾回光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882.埃及,重新拾回光明

  “反对英国,反对这个无耻的无赖!”

  当丘吉尔陷入政治困局时,法国这边,也同样出现政治问题。

  而首当其冲的,自然就是与英国的合作。

  由于《费加罗报》的卖力输出,让大部分读者都深感不安。

  人啊,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动物,同时也是最从众的动物。

  当《费加罗报》煽动起了一部分读者时,这些读者便开始传播这些内容。

  不仅只有读者在传播,在法共的支持下,几乎所有的法国工人报,都开始渲染起了关于英国在开罗那边的不做人行为。

  尔后,便是大力鼓吹法军的纪律性。

  因为法军并没有炮轰正处于极寒领域内的开罗市民。

  《费加罗报》更是写了克格勃所提供的一份材料。

  “我们英勇正义的法兰西士兵,为了反对英国人的无耻行为,与他们发生了斗争,那是什么?那是法兰西精神,是真正的骑士精神!”

  “伟大的法兰西人民啊,不要忘记我们的骑士精神,不要忘记圣女贞德所肩负的‘信仰与英勇’!”

  法兰西人民最重视的,便是流传下来的法兰西民族精神意志。

  当《费加罗报》以贞德为开头,渲染起了民族情绪时,确实带起了节奏。

  眼见节奏已经被带起来,前来购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多,《费加罗报》便加大力度,卖力地干起来了。

  “法国从未有过,也将不会再有比英国更残忍的敌人了,我国的全部历史证明了这一点,法国不能再让英国牵着鼻子走了,那样的日子,已经彻底过去了。”

  “现在,摆在法兰西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,那就是独立自主,保证自身权益,而非不是在英国人的摆布下,如提线木偶般做事。”

  最后,《费加罗报》补上一刀。

  “不要忘记了,圣女贞德就是被英国人给烧死的!”

  “伟大的拿破仑陛下,也是在英国人的无耻偷袭下,遗憾退场。”

  “那是我们的遗憾,而我们也绝不能再走上这样的遗憾之路。”

  “为了法兰西的伟大复兴之路。”

  最后这句话,切切实实地让法国人感同身受。

  法国人有很多遗憾,他们的遗憾体现在他们的法兰西民族之中。

  带领着法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圣女贞德,在英国人的阴谋下被活活烧死。

  引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伟大皇帝拿破仑·波拿巴,也是在英国人的阴谋下,彻底失败。

  法兰西第一帝国,他们所引以为豪的伟大时代,是最后可能统治整个欧洲的神圣皇帝。

  可是,他失败了,滑铁卢的悲痛,成为了无数法国人心中的一道疤痕。

  他们铭记于心,其怨恨比当年的普法战争更加强烈,更为远久。

  所以,在掀起民族情绪时,《费加罗报》所引用的贞德和拿破仑,确实起到了巨大作用。

  其作用之大,甚至连克格勃也为之一惊。

  在他们的预想中,《费加罗报》最大的效用就是给戴高乐的自由党一点阻碍。

  可没想到的是,《费加罗报》所带来的可不是单纯的阻碍,那是一杆民族大旗。

  戴高乐之所以能压制现在的法共,这跟他所宣传的民族主义有着密切关系。

  可现在,却被《费加罗报》宣传的民族主义给裹挟了。

  法国的历史,大部分都跟英国有关,而且还都是一些很不愉快的经历。

  而且,戴高乐所宣传的是‘维护法国利益’,而不是‘与英国人合作’。

  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发生,那就是,法军可以脱离也英军的合作,以一己之力守护本国利益。

  戴高乐是真的没想到,宣传民族主义的自己会被民族主义给禁锢了。

  他看着《费加罗报》所描写的内容,实在是没忍住,把报纸摔在桌面上,无奈地捂着头,向自己的参谋发出吐槽。

  “我本来以为我们的敌人是苏联人,但没想到,我们的敌人是在法国里面,是在这巴黎里面。”

  这一刻,康熙点了个赞。

  眼见局势已经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,戴高乐只能顺从民意,要求前线部队单独行动,拒绝与英国人的任何协助请求。

  当然,明面上是这么说,暗地里,戴高乐还是要求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指挥官,好好配合英军。

  暗地里是有操作,但因为明面上的原因,戴高乐暂时断开了与英国那边的联系。

  这一断开,当即给丘吉尔整难受了。

  而且要命的可不止有国内,就连美国那边,居然也谴责了。

  发出谴责声音的人,自然是罗斯福,可罗斯福也有困难,因为他也是被迫发出谴责的。

  玛利亚所联想到的计划,只概括了英国和法国,但约瑟夫比她想得更远。

  约瑟夫的目光,落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。

  所以,在安排舆论压力上,约瑟夫从两个方面入手。

  第一个,自然是媒体方面,在苏联的要求下,美共展开行动,大力鼓吹开罗那边的悲惨性和英国士兵的不做人行为。

  由于美国人民过得实在是太舒服,一旦舒服起来就容易感性。

  一旦感性,多愁善感就会蓬勃发生,各种人文关怀,各种人道主义,在美国境内可谓是层出不穷。

  于是乎,对开罗的遭遇表达同情的美国人民,越来越多。

  有些市民更是组织起来,希望能募集出一些多余的物资,将其送到远处的开罗人民手中。

  百姓的心是善良的,他们在物质丰裕的情况下,愿意奉献出自己多余出来的物资去帮助他人。

  但是,百姓也是盲目的。

  他们不知如何去做,也不知怎么样才可以将物资送到开罗人民手中。

  于是乎,他们想到了罗斯福,想到了这个拯救美国的伟大总统。

  这是第一步,而这一步很显然,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
  第二步,则是宗教方面。

  这是约瑟夫第一次从宗教方面入手。

  他向玛利亚那边传达意思,玛利亚又将约瑟夫的意思转达给墨索里尼,最后,墨索里尼转达到梵蒂冈教皇耳中。

  可能是玛利亚的长时间影响,现在的约瑟夫,在行事风格上已经逐步走出沙文主义风格。

  所以,他是让玛利亚去劝说梵蒂冈教廷,配合他们的工作。

  玛利亚自然是转达了约瑟夫的意思,重点是‘劝说’。然后,落僔在墨索里尼耳中就不一样了,劝说?不,不存在劝说,他直接就带着部队进入教皇寝室。

  十几分钟后,墨索里尼一脸满足地离开了教皇寝室。

  不久之后,来自梵蒂冈的意思,传到了美国。

  在一个百分之九十人口都是基督徒的国家里面,教皇的话,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力。

  所以,当梵蒂冈做出了‘谴责丘吉尔内阁政府的不做人行为’时,其带来的风波,是巨大的。

  如果说,由美共带起来的舆论压力,是从百姓最淳朴的感性出发。

  那么,此时此刻的教皇谴责,则成为了宗教上的正统性。

  这一下,整个基督教势力范围都陷入了狂热当中。

  就这样,纽约和华盛顿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示威行动。

  一名曾经参加过国际纵队的作家,在人群中脱颖而出。

  因为他的经历,也因为他曾经的参军经验,这名作家成为了示威游行中的领军人物。

  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,欧内斯特·米勒尔·海明威。

  除了海明威,一些倾左的社会人士也相继涌出。

  名叫卓别林的演员,更是提出‘为开罗人民募捐’的口号。

  即使麦卡锡已经展开了各种反共行动,但这一次,他真的无能为力。

  因为,对方所运用的可不只有左翼舆论,还有宗教上的舆论压力。

  麦卡锡真要头铁去碰他们,恐怕得被美国人民给挂在十字架上,直接用文火去烤。

  在宗教压力的加持下,罗斯福也没什么好办法,只能形式上地做出一些谴责声明。

  对于政治家而言,就是单纯的谴责,实际行动肯定是不会有的。

  但问题是,这种谴责声明却成为了打击丘吉尔的最好工具。

  工党就借着这个机会,不断地攻击着丘吉尔,并要求丘吉尔立即下台。

  工党的进攻手段十分丰富。

  他们先是通过各种福利政策,以此来表达工党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决心。

  现在的英国经济依旧是拉胯得要命,如果不是德国战役爆发和苏联世界革命的压迫感,丘吉尔恐怕早就被选下去。

  但打了这么久战争,苏联却连一枚炮弹都没落到过英国本土,苏联所带来的威胁,全都是海外殖民地。

  如此一来,就使得英国民众对战争这个概念,少了很多畏惧感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,玛利亚坚决反对向英国本土开战的原因。

  只要避免直接冲突,英国人民就是对付英国政府最好的力量。

  这也是属于人民战争的一种。

  然后,工党的第二杀手锏,便是之前的三万俘虏问题,尽管已经回来了一半,但还是有大量的俘虏困在巴基斯坦里面。

  这个问题,丘吉尔不可能避开,只能硬吃。

  最后,就是现在的舆论攻势。

  看着如此庞大的舆论攻势,丘吉尔人都傻了。

  他在国会中为自己辩护道。

  “我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英国,为了复兴英国昔日的辉煌和荣耀。”

  “现在,苏联人已经朝着你们张开大嘴了,你们需要我的坐镇,如果没有我,苏联人迟早都会吃掉你们!”

  然而,无论去丘吉尔怎么为自己辩护,议会中,支持他的人依旧是少数。

  在丘吉尔离开过国会大厦时,蜂拥而至的记者直接拦在了丘吉尔面前。

  “首相阁下,您怎么看待教皇对你的谴责?”

  “首相阁下,苏联的玛利亚称呼你为‘一个残忍的死胖子’,您是怎么看到这句话的?”

  “首相阁下,天主教徒邀请您去十字架上挂火,您去吗?”

  “首相阁下……”

  潮水一般的记者,直接把丘吉尔给问烦了,如果不是保镖的死命保护,恐怕丘吉尔早就被围得动弹不得。

  临上车前,丘吉尔叼着一根雪茄,转过身对向那群记者。

  然后,在记者的闪光灯下,举起一个反v手势。

  尔后,登车离开。

  丘吉尔的这张世界名画,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报纸上登刊了。

  这种桀骜不羁的行为,在这个舆论风口尖上,那是绝对炸裂的。

  丘吉尔也很清楚,自己这种做法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。

  奈何他是真的没办法。

  尽管没有证据,但丘吉尔可以确定,让自己陷入如此舆论压力的罪魁祸首,必然是玛利亚这女人。

  他心里恨啊,但他真的没办法,谁叫英军士兵在殖民地上,确实不做人呢。

  就在丘吉尔还在苦恼着自己的政治生涯时,开罗这边也迎来了最冷且又是最后的日子了。

  七八百万的人口,如今还有多少幸存者已经不得而知。

  根据气象学家推断,接下来的几天,将会是最重要的几天。

  由于意大利、匈牙利、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运来了大量的煤炭,纳赛尔便将这些物资,全都发放到每家每户当中。

  黑旗军和前来增援的第八集团军苏军士兵,全都加入到救援行列里面。

  数万名士兵,冒着极寒,将这些物资发放到百姓手中。

  他们不能保证可以让所有人都得到这些物资,但他们会尽自己所能。

  最后,纳赛尔打开了全国电台。

  他发出了最后的指令。

  “凛冬将至,我将陪着你们,活下去!”

  活下去……

  简单的一句话,却是如此的困难,如此的艰辛。

  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物资,正源源不断地朝着开罗运送过来。

  可在这一刻,抗住最后凛冬的,只能是埃及人民。

  寒冷,再一次袭向开罗。

  温度表是肉眼可见的往下降,当降无可降时,他们只能祈求着真主保佑。

  开罗,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。

  巨大的恐慌,蔓延在这片死寂的城市之中。

  没有人知道,他们能不能坚持到最后。

  下至穷苦百姓,上至纳赛尔和隆美尔,都在这寒冬中,挣扎求生。

  凛冬——黑夜——

  不知多时,一缕阳光破开了重重乌云,洒落在这片冰雪般的开罗城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